作者:文新华
编辑:黄长庚
▲作者2018年6月在北京参加“新时代金融合规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并发言。
今年是中国建设银行成立70周年,70年岁月,建设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壮大,今非昔比,可喜可贺。回想起自己进入建行的40多年,思绪万千,确有很多很多经历和感悟值得回忆记述。
1981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我舍弃自己所学专业从省会长沙调到了衡阳建行。40余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当初连“头寸”为何物都不知道的门外汉成为一名银行中层干部、经济师,见证了建行发展的点点滴滴。我先后在贷款科、政秘科、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处)、储蓄科(会计储蓄出纳处)、监察室等多个部门工作过。1984年初提拔为人事教育科副科长,1997年升为正科级。经过各种不同岗位的历炼,自己一步步走向成熟,日益老成。尤其是在储蓄管理部门的5年,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提高最快,对我的职业生涯以至整个人生影响最大。
衡阳建行开办储蓄业务始于1986年,这年12月,我行在市区设立第一批共两家储蓄所。储蓄对当时的建行人来说都很陌生,完全是白手起家,记得当时是从工商银行聘请两名退休职工坐阵办理业务和进行传、帮、带。1987年,迅速在县(市)区增设储蓄网点,到年末,全市储蓄网点达27个,吸收存款833万元。
1988年初,我被安排到储蓄科任副科长。当时储蓄科4名员工,科长在我到任的前夕因出差途中摔断了腿而住院疗伤,实际在岗工作的就我和两名女将。我在省分行培训学习了7天后就与同事挑起了近三十个网点的储蓄业务管理重担。
开办储蓄业务之初,储蓄品种很单调,就是传统的定期、活期储蓄。次年起,相继开办了实物有奖储蓄、住宅储蓄、住宅有奖储蓄、贴水储蓄、实物贴水储蓄、保值储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儿童红领巾储蓄等。1988年2月,衡阳湘江公路大桥建设资金不足,建行受市政府委托,代理发行衡湘公路大桥建设债券700万元,十多天时间就发售完毕。
在储蓄业务起步阶段,总行于1988年5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建行第一次储蓄工作会议,明确了以大上网点作为储蓄工作重点。在网点建设中,房屋、人员是两大“瓶颈”,为解决这两大难题,采取了“自办、联办、代办”三个轮子一起转的办法。一方面,在各支行营业部、分理处设立储蓄专柜,在市(县)区繁华地段设立少量自办所。另一方面,依靠建行的基本客户单位采取联、代办的形式,设立了一批联、代办储蓄所。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建行共设立储蓄网点达65个,到1991年末,储蓄网点发展到72个,偏远的衡山县白果、衡阳县界牌和渣江、耒阳白沙矿务局等乡镇矿山都有建行的储蓄网点,形成遍布城乡的储蓄机构网络。
为扩大影响,打开局面,从1988年开始,衡阳建行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增储竞赛和储蓄宣传活动,如百日增储竞赛、储蓄优质服务月竞赛等。并相继推出了如前面所述的一系列储蓄种类。在开办实物有奖储蓄中,当时含金量最高的实物大概算是韶峰牌彩电和冰箱,记得我去长沙暮云拉彩电冰箱都有过好几趟。1990年4月20日,衡阳建行与共青团衡阳市委、衡阳电视台联合举办衡阳青年学雷锋“建银杯”电视演讲赛。本次活动从4月初开始预选赛,20日起在电视台决赛,建行二支行(即现珠晖支行)储蓄员、参赛选手刘霞灿获三等奖。当时,对外聘请揽储、协储员,也是增储的招数之一。通过大量行之有效举措的实施,衡阳行储蓄存款增长总是领先全省。
▲1990年作者参加省行储蓄会计核算培训班时接受省行
转授总行储蓄工作先进集体牌匾时合影(前排左三为作者)
▲作者当年使用过的储蓄利息计算器
1994年,一支行储蓄专柜储蓄存款突破5000万元,成为全省建行系统首家余额超5千万元的储蓄所(柜)。
下县支行、到储蓄网点进行储蓄业务检查是储蓄科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一般来说,我们留一人在家值班处理日常工作,我带一名同志下去检查。开办储蓄业务之初,没有电脑、网络,填写存取款凭条、记账、登记存折存单和各种登记簿、编制各种报表等柜面服务和会计核算完全靠手工操作。而事后监督工作则是网点每天下班后将凭证打包送到支行储蓄股,由事后监督员逐一审核,次日将审核监督结果反馈给储蓄所。无疑,我们下基层检查也全是手工翻阅凭证,算盘核打总分账和报表,检查各种登记簿是否设置齐全并登记完整,安全管理有无漏洞等等。
1987年,我行在储蓄网点逐步推广应用利息计算器。利息计算器由邵阳计算机厂生产。为购买这一比手工计息先进一大步的工具和因利率调整而需进行的机子调试,我经常往返于衡阳和邵阳之间。虽然有了这计息工具,但手工计息仍经常派上用场,一则因为遇上储蓄网点停电,计息器就无法使用;二则那些年国家储蓄利率调整很频繁,一旦利率调整,计息器就得进行相应调试,有时是请生产厂家技术员来衡调试,有时是我们将计息器收上来,统一送到厂家去调试,这个过程中,还得依靠手工计息。1991年,储蓄事后监督开始实行微机操作。至于储蓄业务操作全面使用计算机和城市综合业务网络,则是1995、1996年以后的事了。
▲1990年衡阳行为庆祝储蓄存款突破1亿元而烧制的瓷茶杯
1990年,衡阳建行储蓄存款突破1亿元,“1亿元”——现今看来,真是不值一提,然而,那时却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为此,行里举行了一系列储蓄存款突破1亿元庆祝纪念活动,如烧制了印有“衡阳建行储蓄存款突破1亿元纪念”字样的瓷茶杯以答谢储户、所有储蓄网点都悬挂庆祝横幅等等。在其他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如岁末年初、开办新的储蓄业务、新的网点开业等,我们都会定制一些诸如床单、被套、雨伞之类的纪念品以酬谢储户。
▲1991年作者带队在邵阳参加全省八城市行储蓄业务比赛之余游览观光留影(左一为作者)
▲1993年衡阳行组织上街宣传储蓄业务情形
在储蓄内部管理上,则把业务技能培训、储蓄员个人和网点达标升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衡阳行先后涌现了一批全省、全国储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如:一支行(现石鼓支行的前身)蒸湘北路储蓄所(1991年起更名为市一支行储蓄专柜)从1989年至1992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建设银行系统先进集体。1992年9月,在全国建行首届储蓄业务技术比赛中,衡阳行选手罗旻霞夺得综合业务处理单项第二名和手工点钞单项第八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5月19日,衡山县支行白果分理处发生一起抢劫案。歹徒身带凶器翻墙入室行窃,值班人员谭建辉、康向辉等同志临危不惧,勇斗歹徒。谭建辉身受8处刀伤,用鲜血保护了24000元国家资金。建行省分行授予谭建辉、康向辉“建行社会主义金融卫士”、建行总行授予谭建辉“建行卫士”光荣称号。199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谭建辉“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总工会授予其“全国优秀业务能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在储蓄管理岗位工作的5年,本人正值年轻力壮,工作干劲十足,勤于思考,好学上进,对储蓄基本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储蓄管理工作都做过比较全面深入的钻研和探究,先后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过20多篇论文和调研文章。如:《储户心理与储蓄宣传的直观性》一文分别刊登在《湖南储蓄》、《河北投资管理》、《海南投资管理》专业期刊上;《加强对人民币和各种有价证券票样的管理》分别刊登在《北京投资管理》、《天津投资管理》期刊上;《建议开办自动转存业务》刊登在《海南投资管理》期刊上;《对加强储蓄安全保卫工作的几点思考》刊登在《沈阳投资》期刊上;《储蓄会计核算制度有待修订完善》分别刊登在《投资与信用研究》、《海南投资管理》期刊上;《加强储蓄事后监督 提高核算质量》发表在《贵州投资研究》期刊上;《坚持公平竞争 优化储蓄环境》刊登在《中国工商报》上。《开展岗位达标 实行持证上岗 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发表在《中国投资管理》和《金融时报》。如果说本人有那么一点文字功底,在写作上有点造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储蓄管理部门的5年。
我于1992年底离开储蓄管理岗位,5年的储蓄管理经历,使我与储蓄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正因如此,离开储蓄管理部门后,我也一直关注储蓄或是现今的个人金融业务。如今,衡阳分行的个人存款已达220多亿,相当于我1992年离开储蓄管理部门时3.38亿元的67.5倍,真是今非昔比!建设银行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由储蓄业务的快速前行可见一斑。可以预见,随着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步步迈进,建设银行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文新华,中国建设银行衡阳市分行退休中层干部,经济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过作品3000多篇,出版有个人作品集《光阴•笔迹》,并参与《衡阳市金融志》等多部藏书编写。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衡阳市分行(退休)
通讯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蒸湘世纪城小区岳屏苑D栋30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