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特别关注 > 首页 > 特别关注 >

李发英,心中军旗永鲜艳
2021-10-18 09:14:54   来源:新视窗网   评论:0

南疆烈士陶荣华的妻子:洣水河畔,山村老屋的守望

河静静流淌,穿越湖南衡东山区的原野河谷奔向湘江。几十年来,一个温馨而又伤感的真情故事,在洣河两岸广为流传。2020年3月31日,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南湾乡茶旺村91岁的郭吉桂老人去世,自从唯一的儿子陶荣华在1984年的边境作战中英勇牺牲后,老人一直和儿媳妇李发英生活在一起。临终前,老人紧紧拉着李发英的手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李发英:婆婆对我说,我是个好儿媳妇,是我扶持了这个家。如果没有我,这个家就散了。婆婆说我不但把她和公公送上了山,也把儿子、孙子一起带大了。婆婆嘱咐我,要把这个担子继续挑下去,不要辜负她的希望。我说好,你放心。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238.jpg

陶荣华烈士牺牲前的战地留影

李发英和陶荣华今生的情缘,从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开始。他俩从小生长在茶旺村的两个村民小组。上学的时候,李发英每天要从陶荣华的家门前路过。时间久了,他们慢慢从陌生变成熟悉,再到后来的情窦初开,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1979年秋天,高中毕业后,已经在村里担任会计的陶荣华报名参军,去了位于祖国南方边陲的部队。在军营里,他给李发英写信,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两人正式谈起了恋爱。

李发英:他到部队后不久,就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也给他回了信。就这样,我俩互相写信,慢慢地就谈起了恋爱。

1983年的春节前夕,已经当了班长的陶荣华从部队探亲归来,在村里和李发英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成为了夫妻。探亲假快要结束时,陶荣华带上新婚的妻子回到部队,等到李发英从部队回到老家时,已经有了身孕。

李发英:他正月初三就要回部队,让我跟他一起去,于是我就跟着他到了部队。探亲假结束后,我就怀上了孩子。1983年10月份,儿子就出生了。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310.jpg

丈夫牺牲后,李发英守在老屋,悉心照顾烈士的家人


就在儿子快要出生的时候,陶荣华却随着部队上了前线。虽然未能在妻子生产的时候陪伴身边,但陶荣华对还未曾谋面的孩子充满了期望。他给儿子起名为陶凯,要妻儿等着他从战场上凯旋的那一天。然而,他终究没有机会见到儿子。

1984年4月,在抢占某高地的一场激烈战斗中,陶荣华带领全班战士冒着炮火冲锋,接连攻克多个敌军火力点,并协助穿插连俘获了7个敌人。眼看胜利在望,突然,敌人的一梭子弹打过来,陶荣华不幸胸部中弹,年仅23岁的他壮烈牺牲,倒在了离高地只有十几米远的地方。而此时,妻子寄来装有儿子照片的那封家信,还静静地躺在后方营区的收发室里,等待他的开启。

李发英:我生儿子的时候,他没有回来。他们父子俩从来没有见过面,连照片都没有看见过。儿子3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寄了一张照片,他也没有收到,信一直在部队营区里面。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544.jpg

李发英在竹器厂打工,扛着粗壮的楠竹翻山越岭


儿子出生后,李发英几乎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眺望,等待着丈夫从战场上归来,拥抱她和襁褓中的儿子。可是等来等去,却等来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噩耗传来的那一刻,她感到整个世界都坍塌了。在丈夫牺牲半年后,李发英背上儿子,陪着婆婆一起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在丈夫的墓前,婆媳二人哭倒在地。

李发英:我们哭了好久,婆婆已经哭晕过去了,喊都喊不起来。我一边要劝婆婆,一边又要背儿子。那时候儿子还不能走路,我手上还要拿着包裹,当时真的要崩溃了。

然而,看着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李发英心里明白:今后的人生,自己必须要坚强,一定要为丈夫撑起这个家。因为,这是当初在部队和丈夫分别时,她对丈夫应下的承诺。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727.jpg

 在这间低矮的厨房里,李发英为丈夫一家延续着人间的烟火(杨鸿 摄)


李发英:当时他对我说,你回去要好好照顾爸爸妈妈,有时候他们脾气不太好,你要忍耐一点。我说好,你放心。

老人只有陶荣华兄妹两个子女,妹妹当时也已出嫁,只有李发英守在老人身边。丈夫牺牲后,李发英擦干了眼泪,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家里有六七亩水稻田和70亩山林,李发英除了农忙时节插秧、收稻子,平时还要上山挖竹笋、砍毛竹补贴家用,所有的艰辛都被她咽在肚里。

李发英:我要插秧、打稻子,还要到山上去砍毛竹。从山上砍下来后,还要用车子拖着去卖。家庭所有的负担都在我身上,那么多的农活,有时候我真干不过来,还要带孩子,那些日子,我确实很辛苦。 

有段时间,由于劳累和悲伤过度,李发英出现了精神恍惚。有一次插秧时,她没有搞清自家责任田的边界,竟然在别人家的水稻田里忙了大半天,直到对方发现后提醒,才知道自己搞错了。

李发英: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一下糊涂了,连自己的田在哪里都搞不清楚,跑到别人的田里忙了一下午。隔壁田的邻居说:“嫂子,嫂子,这不是你的呀,你怎么帮别人插秧啊?”我才反应过来:“哎呀,我这脑壳糊涂了。”

那些年,由于茶旺村位置偏僻、产业单一,村民们除了种植水稻,家庭收入主要靠砍山上的楠竹去卖钱。本来,李发英家拥有70亩山林,每年可以靠卖竹笋和竹子来增加收入。然而,在1996年,公公在自家的水稻田边点火焚烧稻草垛时,不小心引发山火,把邻居的山林烧毁了。事后,只好把自家的山林换给了对方,此后20多年,家里再也没有了山林的收入。

李发英:我们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公公在田边烧垛块。他也没想到,火势一下就烧到了山上,把别人的山林给烧了。后来没办法,我们家就把自己的山林赔给别人了。烧过的山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了,一直到现在没有竹子的收入。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751.jpg

当年的战友来家里看望烈士的老母亲和儿子


从那一年起,李发英在每年农忙之后,就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外出打工。她先是在附近的竹器加工厂当伐竹工人,每天像男人那样扛着粗壮的楠竹翻山越岭来回十几趟。遇到雨天,她一次次滑倒在泥泞的山道上。后来,她又去往株洲打工,在外面省吃俭用,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带回家里。

李发英:那几年,我在外面打工,公公婆婆就在家里面帮我带小孩。在外面打了两年工,我赚了一点钱就回来了,因为那时候孩子要读书了。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808.jpg

2019年清明时节,李发英来到烈士陵园祭奠丈夫


1999年,李发英用打工攒下的积蓄,再加上陶家大伯从外地寄回的一笔钱,在原来的土砖房旁边新盖起了四间大瓦房,让两位老人从破旧低矮的老屋中搬出,住进了高大宽敞的新房子。陶荣华牺牲以来,两位老人在李发英的悉心照料下,逐渐走出了失去儿子的悲伤,在静逸的山村安度晚年。公公在73岁突然患病去世后,李发英对寡居的婆婆给予了更为细致的照料和陪伴,同时也悉心抚养儿子长大。2005年,儿子陶凯结婚成家,第二年生下了孙子。李发英的婆婆在失去儿子22年后,拥有了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822.jpg

李发英在烈士墓群中寻找丈夫的墓碑

30多年了,李发英心中有许多话要向丈夫倾诉


这些年,李发英一直渴望带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去云南扫墓。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如愿。2019年清明节,在衡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李发英终于带着儿子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伏在丈夫的坟头,李发英失声痛哭,她告诉丈夫,她已经为老父亲养老送终,母亲和儿子过得都很好,这30多年,她信守了承诺,守住了这个家。

李发英: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我对他说的话:“35年了,你的儿子来看望你了。你爸爸已经安葬好了,你交代给我的任务,我也完成了。至于你妈妈,你放心,我会一直陪着,会安排好、照顾好她老人家的,你安心吧。” 

微信图片_20211018090845.jpg

李发英在丈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留影


扫墓归来,李发英回到茶旺村,继续承担着照顾婆婆的责任。在去云南扫墓的前一年,89岁高龄的婆婆就已中风瘫痪,李发英在病床前悉心侍奉老人,直到两年后的春天,老人在过了91岁生日后安详离世。

李发英:婆婆卧病在床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要帮她擦身子,要喂饭给她吃,还要帮她洗脸、为她洗澡,这些事情最不好做了。去年我给她过了91岁生日,后来没过多久,老人就离世了。

丈夫牺牲时,李发英刚23岁,正值风华正茂。38年的时光过去,如今她已经年过六旬,白发丛生,还坚守在茶旺村的陶家,带大了儿子,又开始带孙子。岁月催老了李发英的容颜,却带不走她的思念。多少个清冷的夜晚,丈夫一回回出现在她的梦里,只是,梦里的丈夫依然守着边关,短暂的停留又要离开。

李发英:好多次,我都梦见他穿着军装叫我开门,他说他请假回来了,回来两三天还要回去。我说为什么别人回家,你不回家?你爸爸妈妈还有你儿子等你盼你,你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要留在部队?

微信图片_20211018102701.jpg

 一生爱、一世情,李发英已经在山村老屋坚守了整整38年(杨鸿 摄)


衡东流传着一首名叫《一塘清水一塘莲》的民歌,虽然只有4句唱词,但悠扬婉转的歌声,唱出了当地群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一生,李发英虽然结婚后与丈夫只有短短3个月的相聚时光,而她却一辈子在家里为丈夫守望。对此,李发英却说不后悔。因为,爱情对她而言,就如池塘里的清水与莲,一旦嫁给了陶荣华,便是一生爱、一世情。

(来源:五师边关岁月 编辑:黄长庚)

1585293987485256.jpg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珠江合创 重阳敬老 奉献爱心
下一篇:汇能科技 爱心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