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决策参考 > 首页 > 决策参考 >

网民:谣言治理需一视同仁
2013-09-04 00:00:00   来源:   评论:0

新华社28日报道,近日,记者梳理出一些官方“先否后肯”的怪现象,以刘铁男实名举报之后,能源局曾称“污蔑”等四个典型事件为例,希望能引起一些不注重多听、多看、多调查,遇事善于
新华社28日报道,近日,记者梳理出一些官方“先否后肯”的怪现象,以刘铁男实名举报之后,能源局曾称“污蔑”等四个典型事件为例,希望能引起一些不注重多听、多看、多调查,遇事善于说谎、急于否认的相关部门重视,避免类似有损政府公信的闹剧重演。在官方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制造与传播的背景下,此举无疑给网民留下了“一碗水端平”的信心与期待。
        长江网:几起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官谣”的特色:由“公权部门”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官方渠道的受众是全体国民,影响范围广;虚言恫吓,挥舞“权力”“法律”大棒,试图堵住民众悠悠之口。当下,转发微博都可能被定性为传谣,利用公权大张旗鼓睁眼说瞎话的“官谣”,怎能蒙混过关?“官谣”猛于虎,四起案例究竟带来什么警示,还需政府机关三思。
      《钱江晚报》:“官谣”不仅表现在处置过程中罔顾事实,更有将“辟谣”当作了造谣的过程,附加权力的恐吓与野蛮。民众对“官谣”的深恶痛绝,此次新华社直指“官谣”忽悠民众,在舆论监督上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整治“官谣”绝不能停留在“正人先正己”的作风要求上,而应上升到法治的高度。根除“民谣”,也要重治“官谣”,将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者绳之以法,才能得到更多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南方都市报》:同是谣言,“官谣”和“民谣”都亟需治理。近来有种“屁股理论”认为,批评的前提是批评者屁股干净,不能落下把柄。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打击网络谣言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官方不制造谣言。这在逻辑上可能勉为其难,但却又客观影响了民众对此番行动的评价。“屁股”理论之荒谬显而易见,对“官谣”的批评应基于更高的层面:无论是公民还是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认识谣言的极端危害性,无论屁股是否干净,都应该对它说“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浦东新规将问责“雷语官员”
下一篇:打击“网络谣言”须防范执行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