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客家文化 > 首页 > 客家文化 >

湖南:多有鬼神味道的祭祀舞蹈(三)
2015-05-07 19:05:49   来源:潇湘晨报   评论:0

衍变:在后来的传承整理中,祭祀舞蹈渐趋于舞台化  铜铃舞我看过,改编得很厉害,2014年12月31日,坐在办公室里,洞口县文广新局非物质文

衍变:在后来的传承整理中,祭祀舞蹈渐趋于舞台化

  “铜铃舞我看过,改编得很厉害”,2014年12月31日,坐在办公室里,洞口县文广新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袁文强说,其整理申报的瑶族祭祀舞蹈棕包脑在去年底刚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到北京、台湾等地演出。

  2日前在保靖县首八峒沙湾村,土老司魏品付表演的铜铃舞还算保持了原生态风貌,但因年迈,很多大的动作做不来。此行所知的5种舞蹈,其传统动作多与原始的生产劳动或迁徙或战事有关,而如铜铃舞、跳丧舞,涉及到宗教,仪式感较强,动作也偏抽象化。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有点摸不着门道。

  2014年12月27日,在桑植县四方溪村一块乡村公路的空地上,周纯勤带着他的儿孙、侄子勉强表演一出绕棺时的跳丧舞,五人前后一队,左右穿插,周纯勤的孙子周涛走在前面,手执一面铜锣,跟在后面的是其弟周勇,手拿一个铙儿,周纯勤走在中间,指挥每个人的步伐,前后照应,前后表演的时间没超过十分钟。

  如是碰到丧事,这种舞蹈是要跳一晚上的,前面是繁杂的诵经与仪式环节,有佛道两家的套路与讲究。舞蹈的仪式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表演。桑植县文广新局非遗中心干事林峰坦言,四方溪周纯勤跳的丧舞太谨慎,但流程、说法地道,动作保守,而打鼓泉乡向师凯那支跳丧队则尤显热烈,气氛也好,可真正体现土家人“绕尸而舞”,以乐观心态面对死亡的人生态度。

  但向师凯的跳丧舞,前后流程与动作要领多少已有自己的改编,表演性质更强,桑植县文广新局还是选择了前者作为申报审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首选。

  在6日来的行走拍摄环节中,五个祭祀舞蹈的改编,多少有向舞台化发展的趋势。如八宝铜铃舞,原生态的动作要领主要是手握铜铃,边走边舞,如魏品付所说“脚步随着铃声走,情绪都在铃声中”,舞蹈动作规律为一扭、二摆、三旋、四颤抖。手腕在身体的扭摆旋转中,翻、转、绕,发出激烈的铃声,配合铃下五颜六色的彩带,场面十分绚丽多彩。

      魏品付说,以前多以独舞的方式,几位土老司在集体跳舞时,相互配合很少,但目前为了更好看,越来越讲究团队的配合,有时多达七八人一起跳,场面是比以前壮观一些。

  其他如棕包脑,以前亦是两人跳,多则四五人,目前为了好看,队伍已扩大至十三人,2006年挖掘整理时,加入了女人一起跳,后来去台湾、北京等地演出时,为了呈现原生态改为8个男人群舞,服装与道具也已舞台化。

  如2014年12月28日,在桑植县麦地坪白族乡观看的仗鼓舞,其所用的“杖鼓”是从古代的“舂杵”演变而来的,80岁的国家级传承人钟会龙说,以前都是拿着烟斗或者棍棒跳的,没有现在这么好看的道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多有鬼神味道的祭祀舞蹈(二)
下一篇:古黔中的怀化巫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