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客家文化 > 首页 > 客家文化 >

谁把希特勒扶上神坛?
2016-07-01 15:39: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0

施罗德低估了希特勒,也高估了巴本。希特勒擅长演讲,更擅长利用规则争取利益:给我一个名分,我能撬动地球!  在人类历史上,阿道夫·

    施罗德低估了希特勒,也高估了巴本。希特勒擅长演讲,更擅长利用规则争取利益:给我一个名分,我能撬动地球!

  在人类历史上,阿道夫·希特勒可以泛指一个邪恶的时代—血腥、残暴、扭曲与狭隘,这个名词代表着法西斯,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与终结。

  希特勒出身于一个海关小吏家庭,14岁丧父,18岁丧母。尽管希特勒幼时梦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成年后却在维也纳贫民窟做零工,处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流浪汉。

  作为流浪汉,希特勒始终很有理想;但有理想的流浪汉,还是流浪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希特勒正在慕尼黑讨生活,战争的消息传来,流浪汉喜极而泣,感谢上苍给予他一个良机。

  穷人,也是人,也有成就自己一生伟业的理想。战争对整个世界都意味着血腥、死亡,对希特勒,暴力却是唯一的机会。

  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希特勒很辉煌:荣获铁质十字勋章,此前,十字勋章从未授予过普通士兵。作为未来的元首,希特勒很不成功:服役期间军衔始终没有超过下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头兵。

  这是一个奇怪的大头兵,不嗜烟酒、不近女色,甚至对钱财不屑一顾。这里,给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不喜欢钱,那他喜欢的东西肯定比钱更值钱。只不过,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去实践。

  造反,毕竟是个成本很高的活儿!

  1919年德国战败,在极端沮丧的情绪下希特勒回到了维也纳。在这里,未来的元首、当时的流浪汉继续着流浪生涯,并参加了一个叫作“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组织。

  1919—1923年,德国处于痛苦的战后恢复期,希特勒借助民族对外敌的仇恨发展了自己的党徒,“工人党”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他自己也成为这个组织的头领。而且,希特勒还给自己的职位取了一个响亮(邪恶)的名字:元首。

  元首认为,自己的用途不仅仅是控制一个党派,还要控制整个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1923年11月,希特勒组织了一次相当不成功的暴动,即“啤酒馆暴动”。尽管暴动对德国当局没有任何影响,对希特勒的影响却特别大,因为,事后他被关进了监狱。

  在一个政治生活成熟、社会稳定的国家,暴动成本那是相当高;选举,比较便宜。

  希特勒终于明白,自己那点实力搞武装政变是绝无可能,于是,他不再赞成暴力革命,转向谋求议会选举。

  便宜,也是需要钱的。

  当时,德国最有钱的人是工业巨头。然而,垄断资本对希特勒的表现,那是相当不满意。“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支持者多是工人和平民,这些人的政治纲领是提高工资。

  提高工资,广大垄断资本家是不会答应的。

  于是,希特勒开始偷换党派概念,只反对“掠夺资本”不反对“创造资本”,言下之意,支持垄断资本。

  元首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在纳粹党内获得了广泛的坏评!

  党内二号人物格雷戈·施特拉塞四处活动,试图取而代之。为获得工人好感,施特拉塞不断与共产党联盟,甚至要求党员参加共产党组织的柏林运输工人罢工—反对垄断资本的大罢工。

  工业巨头的反应很简单,但很坚定:不给钱。

  1932年11月,德国总统竞选结束后,纳粹党负债高达800万马克,在国会选举中失掉了200万张选票……据希特勒自己回忆:“当时,我遥望着码头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阴谋诡计、财富困难,来回漂泊的1200万人形成的重压使我窒息;往事是历尽艰辛的岁月,未来则是昏暗不明的,一切前景和希望都已经幻灭……”

  此时,一个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库特·冯·施罗德—德国科隆银行领导者。

  希特勒绝望的时刻,施罗德也很绝望。

  1932年兴登堡当选德国总统,这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刚当选总统就想和社会民主党鬼混—降低工资、组织罢工、工业国有化……那是不会有什么好事的,施罗德和施罗德们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位代言人。

  施罗德选中的人,不是希特勒,而是巴本。

  1932年5月兴登堡当选总统后,巴本出任德国总理,他是对抗工运势力唯一的强势人物。他强行推行有利于大企业的政策,允许工人法定工资下降一半,支持企业自救。因此,巴本与纳粹党、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的矛盾非常尖锐。

  国会还在纳粹手中,提高工资方面,共产党、社会民主党也主张提高工资。西方民主政治的框架自有它的规则,议会反对,巴本由此被逐出内阁。

  继任总理施莱歇尔远没有巴本的铁手腕,却试图玩弄政治:试图以施特拉塞取代希特勒,换取纳粹在国会的支持,失败了;更离谱的是,施莱歇尔居然取消了巴本对企业主的工资让步……

  玩不下去了,工业巨头很快就想到办法弹劾总理,问题是,谁来继任?

  答:巴本复出。

  巴本要想重登政坛就必须吸取教训,也就是说,巴本必须获得议会支持。

  议会三大党分别是纳粹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唯一可以争取的力量只有纳粹党;纳粹中唯一可以争取的力量,只有希特勒。

  希特勒也认为,自己虽然当不了总统,但可以慢慢来,比如,可以先当副总理。

  在施罗德的斡旋下,1933年1月4日双方在施罗德家中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希特勒向巴本表达了进入政坛的愿望,并强调了总理是巴本财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他个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当就行。

  巴本很高兴,只是暂时,因为,这几天希特勒也没闲着。

  希特勒认为,自己既然可以取得巴本的支持,也就可以取得巴本老板的支持,何况,巴本的老板是一群人,而且不是铁板一块。

  总理之上还有总统,究竟谁当总理,工业巨头只能斡旋,总统兴登堡才说话算数。何况,施罗德也有自己的想法,巴本是一个很狂妄的人,上台后是否还管得住是一个问题。

  出于制衡巴本的考虑,施罗德约见了兴登堡总统的儿子奥斯卡和国务秘书,并向总统传达了一个信息:巴本很可能还是那个不听话的部下。同时,施罗德对克虏伯等人表示了对巴本的担心:巴本在国会三大党中并无真正的根基,希特勒主导下能否顺利执政确实很成问题。

  准备工作做好了,希特勒可以翻脸了。

  1月10日,希特勒约见巴本,出尔反尔要求担任总理,要求巴本给自己当副手。乘兴而来的巴本当时就被打蒙了。

  几天后,忐忑不安的巴本在施罗德家中等了三个小时,得到了这样一个答复:既不能给自己内阁总理名分,希特勒也不会有实权。

  按照施罗德的设想,纳粹党只能提名两个部长职位(内政部和航空委员会;国防部,不给),内阁应该在巴本控制之下。施罗德认为,这种组阁方式,既能保证巴本不至于尾大不掉,也能保证巴本对内阁的控制权,他甚至乐观地认为,“我们把希特勒约束住了,他已被框了起来”。

  1月30日,希特勒就职。

  施罗德低估了希特勒,也高估了巴本。希特勒擅长演讲,更擅长利用规则争取利益:给我一个名分,我能撬动地球!

  1933年2月,就任总理后仅一个月,希特勒就炮制了“国会纵火案”,焚烧国会后嫁祸于共产党,并以此为借口通过《授权法》,总理权限开始高于总统,甚至高于议会。

  至于巴本,已经不在希特勒考虑范围之内;现在,他只需要考虑有钱人。

  纳粹党既然是工人党,支持者当然主要来自工人和小企业主。1934年春,德国还有400万失业者,他们对纳粹党勾结工业巨头的行为当然很不满。

  不满之后就想在党内搞点小动作,甚至搞掉希特勒。

  结果,领袖对自己人亮出了屠刀:1934年6月30日,希特勒亲率党卫军屠杀了包括纳粹党元老在内的1070人,1121人被捕,曾经为希特勒立下汗马功劳的纳粹党(主要是冲锋队武装力量)被清洗一空。

  这一晚,被德国历史称为“长刀之夜”。

  当年8月,兴登堡总统病逝,德国政坛和纳粹内部都再也没有能力约束这头跑出笼子的怪兽。

  垄断资产阶级终于吃下了自己亲酿的恶果。

  1936年,希特勒公布“四年计划”,基本上全国工、农、商、学、兵都在计划下运转。四年计划,希特勒只有一个目标:“德军必须在四年内作好战争准备。”

  1936—1939年,德国常规武器增加10倍,飞机增加近17倍,到战争爆发时共拥有战机8295架、坦克1700辆……

  1939年9月1日,成建制的德国装甲兵团开进波兰,离谱的波兰,居然用骑兵长刀对抗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波兰战马的悲嘶中拉开了序幕。

  本文摘自《世界是部金融史》陈雨露、杨栋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猴票收藏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定隆兴寺:和尚参观也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