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文化教育 > 首页 > 文化教育 >

一江湘水一江歌(1)
2021-02-26 09:10:05   来源:新视窗网   评论:0

   

         微信图片_20210211084034.png


      湖南人常把湘江比作自己的母亲河。

     自南向北的湘江,滋润着她拥抱的土地,哺育着千千万万人民,一代又一代;而自南向北的先进文化,沿着奔腾不息的湘江溯流而上,传播到湘南、华南,让湖南人紧随着时代而前进。

     一川江水,上也是歌,下也是歌!

    今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湘水之歌,也许是《越人土风歌》:“其山崔巍以嵯峨,其水溢沓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湖南人之所以“磊砢”——有棱有角,是嵯峨之山所磨砺;湖南之所以“英多”——惟楚有材,是因不断溢沓扬波之湘水所哺育。

    这波,首先是不断溯流而上的文明之波。

微信图片_20210226092024.jpg

     公元805年,是唐代的永贞元年,9月,一个叫做柳宗元的外乡人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还在赴任途中,他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他只好改道湘江,从长沙发往湘南。

     这次贬上加贬,对柳宗元是一个人生的意外:如果他走驿道前往邵州,当看到满目苍凉,也许更会心情愁怅;而改走湘江水道,清波浩淼,一洗忧伤,于是,他唱起了湘上渔歌:

 

渔人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他像那江畔的岩崿,已淡看天下的纷争。永州十年,他以自己的才华,照亮了遥远的蛮荒之地……

     柳宗元的遭遇是唐宋时期磊砢文人的共同经历。

     元结职道州、苏辙贬永州、秦观放郴州、寇准谪衡阳,多是走的湘江水道。因此,王安石送别好友刘贡甫谪官衡阳时,就唱到了湘江: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莫说潇湘少人气,那里,却是一个贬官聚会的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国家的流放之地已经远离湖南,但这种文人对待湘江的复杂情怀,也延续到了明清两代:

      明代湘潭人周楷唱道:

 

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

一叠凄清愁未终,几声断续肠相似。

南天归雁亦悲鸣,不到潇湘无此情。

 

     清代隆回人魏源唱道:

 

溪山雨后湘烟起,杨柳愁杀鹭鸥喜。

棹歌一声天地绿,回首浯溪已十里。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浓如酒更碧如云,熨不能平剪不分。

微信图片_20210226092049.jpg

      文化人对待湘江的复杂情感,早已在屈原的《渔父》中呈现。但伟大的屈原以诗人的手法,将这种复杂、矛盾情感,幻化成“屈原”与“渔父”两个人物的对话:

      那位面容憔悴,神情枯槁的屈原游荡于汨罗,遇见了一位神采奕奕的渔父。渔父问:“你怎么这个样子了?”屈原答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是这般。”

      渔父说:“你有些自命清高,自以为是了!”

      屈原说:“我宁愿跳到湘江,葬身鱼腹,也不会混迹在这世俗之尘埃!”

     渔父莞尔而笑,唱起了渔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水之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水之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渔父远去了,屈原怀沙跳进了汨罗江。

      渔父之歌,从此也流向了远方……

(作者:蒋南,编辑:耕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命里的钱,都是有定数的!
下一篇:栗江流过茅洞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