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文化教育 > 首页 > 文化教育 >

蒋南:走进唐诗里的桃花
2022-03-28 10:15:11   来源:新视窗网   评论:0

人间三月,桃花盛开。在衡阳,最美的桃花应在莲湖湾了。莲湖湾湿地深处有一片脆蜜桃林,这里的桃子生长期长,要到8月份才成熟,个大,香甜,质脆,口感非常好,让人望而生津。不只是桃子与众不同,这里的桃花也格外鲜艳夺目,还特别有层次感,正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的诗句一般:“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朋友卿卿和他同事幂幂结伴来莲湖湾看桃花,我作向导。我们过管山桥,沿河堤慢步,悠然前行。堤边的垂柳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婀娜的枝条婆娑而舞,水中照影更是妩媚动人。我指着堤岸上各种风景树对他们说,这是五角枫,那是七叶树、广玉兰、银杏、水杉、罗汉松......说着走着,不觉就到了清江桥。

过了清江桥,卿卿问我:“脆蜜桃林还有多远?”

“继续沿着河堤,过了前面那个山嘴,拐个弯后再拐过弯就到了。”我应答着。

幂幂笑着说:“你老是带我们在这河边走,不会是叫我们看桃花潭吧?”

我也笑着说:“我今天就好好当一回汪沦吧。”

其实我说大了,我一朴素平民,岂敢与汪沦相比。汪伦乃泾县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汪伦与李白本素不相识,但知道诗人李白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出于对李白的仰慕,便写信给李白,邀请李白到泾县游玩。他在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李白离去,汪伦为李白送行。

李白很感动,遂作诗一首《赠汪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微信图片_20220328102627.jpg

走过山嘴, 我们来到炭木湾。路过一户人家的门前,主人可能到外地打工去了,大门上了锁。前院有棵桃树,树染胭脂,枝挂红霞,卿卿和幂幂在桃树下观赏。卿卿偶尔看着幂幂,幂幂略显羞涩地低下头,灿烂的桃花将她的脸庞映得绯红。此情此景,我脑子里忽然弹出了“人面桃花”四个字。

“人面桃花”是一个典故,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一首诗——《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这首诗里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如此写道:“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

人生中,有一种遇见最是美好。你,是否也有过类似《本事诗》中所载的遇合故事?或者有过这种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时候遇到某种美好,心动得有如桃花开在心田,浅粉色自一点深红中洇染开来,如宣纸上无意的点墨,迅疾浸润、漫延......

微信图片_20220328102309.jpg

来到青头堡,桃花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舒服极了。我告诉卿卿、幂幂,山的那一边就是脆蜜桃林了。走进桃园,漫山的桃花争相斗艳,芬菲烂漫,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如一片片云霞,与山下水边的婆婆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唐代元稹的《桃花》描写的画面不就是这样一处桃林吗?每一个春天,这里的桃花便急不可待的绽放了,或热烈浓艳,或温柔淡雅,恰当得刚刚好: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梦回大唐,穿越那个春天。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美丽的花瓣吹落于诗人的白衣之上,诗人不禁感慨花事,伤春、惜春,随桃花飘零而哀伤自怜。

元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诗人,他那《离思五首》其四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何等的经典!在这首《桃花》诗里,元稹眼中的桃花,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人。桃花,这种自然娇艳、柔媚特质,让诗人不得不联想到富有青春活力的女子。桃花与佳人总是相得益彰,难怪曹雪芹构思林黛玉葬花的情节里,埋葬的也是桃花。诗人由美人到断肠柔情,这个解不开的桃花情结里,一定有一个妙龄女子的身影,尤其是诗中那暖暖的春风吹落一袭白衣的意象,不知让多少人猜想了一千年,心疼了一千年。

作者:蒋南

编辑:黄长庚

(蒋南,笔名细语江南,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风水学会会员,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编著出版《湘江渔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蒋南:马背上的文明密码
下一篇:编写家谱的基本知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