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图片资讯
诗画浙江 > 首页 > 诗画浙江 >

千年之后,她还在这里(节选)
2016-03-24 16:22:28   来源:江南游报   评论:0

 

陈富强

  名家简介

  男,中国游记名家联盟成员、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省电力作协秘书长。著有中篇小说集、散文集、长篇报告文学等八部。作品获第四届特区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

  库村地处浙闽交界,浙南偏南,泰顺一隅。其开村始于唐,几无争议,有关库村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唐朝诗人顾况的《仙游记》。站在村中高处,可眺群峰连绵,村外有河,村内有溪,有山可依,又有水终年流淌,库村就具备了生命繁衍的基本元素。远观,村屋与别的古民居,并无大异,但近看,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村中小径,悉数为鹅卵石所砌,房子的墙,也以鹅卵石垒成,一幢一幢,颇为壮观。墙缝里,青苔、野草和藤蔓,恣意生长,写满自唐以来,库村的沧桑。

  据称,库村的先祖包全迁自会稽,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在此生息,包姓渐成库村大姓。随后,又有原籍山阴的谏议大夫吴畦也择此隐居。于是,包吴开耕读之风之先河,一座小小的山村,竟有近半百文武进士写进地方史志,堪称唐宋以来泰顺的传奇。恐怕很少会有这样一座村庄,历经千年,而保存完好,尤其是耕读之盛,为其他古村落所罕见。追溯包全与吴畦的原籍,均会稽与山阴,皆为如今的绍兴。历史上的绍兴文人辈出,无论官府或军中幕僚,大多出自绍兴。库村与绍兴文脉相通,读书之风蔚然,也在情理之中。库村的建筑风格,与我的故乡,绍兴古镇安昌有颇多相似之处,也是檐下流水,屋上黑瓦。我站在库村村口的古樟树下,乡愁穿越黑瓦石墙,呼啸而来。

  每幢民居的建构过程,就是库村建村史的一个缩影。流传于库村民间的普遍说法,是每个晨起出门劳作的库村人,踩着夕阳回村的路上,会顺手从山涧,或田塍之下,拣拾一块或数块鹅卵石,日积月累,一条路砌成了,一堵墙垒成了。石头,成为库村最为鲜明的标志,其坚硬程度,胜过一座山。

  也有柔软似水。我循着依墙而淌的小溪进村,可见流水所到之处,都是人家。一家一户,有院墙,也有院落,院内种花、植树。在一所名芳草的院落,院墙四面,皆花草树木,令人称奇的是,我低头的一瞬间,竟然发现,泥土间,有数不清的青草开始萌芽。正值冬季,时近腊月,在库村的地面上,小草已经开始以春天的姿态摇曳,它们似乎总是先知先觉,即使在地下,也能感知春天的步履自远而近,在库村慢慢守候,直到春暖花开。

  库村适合隐居,就其地理位置而言,有世外桃源所需的全部要素,比如承袭先贤思想,创办私塾学堂,耕读传家。以包氏为例,包氏先祖常以德字命名宅院,如食德堂、衣德堂、恒德堂等。即使古街商铺也取有堂号,比如药铺百龄堂,杂货铺聚泰堂等。这些以堂命名的宅院,大多还在,是库村人善学勤思的最好印证。一座偏远的山村,其耕读传统贯穿小村千年,这种现象,国内罕见。我想,这既有受包氏、吴氏都是官宦世家,迁隐耕读思想的种子在库村人心中根深蒂固有关,也不可否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已经成为激励库村人向上的重要原动力。相比“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灌输,前者对库村人的推动,可能更直接,也更有力。

  由此,我相信,始建于唐,一路逶迤,繁华绵延不绝的泰顺库村,千年之后,她还在这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到遂昌,怎知春色如许
下一篇:泰顺之旅(节选)